课程介绍——力学

1.课程名称:张量分析

课程简介:要求掌握张量函数、场函数、导数的基本概念;学会指标符号,张量的实体与在各种曲线坐标系中的分量形式,张量的代数运算,求二阶张量的标准形,加式分解与极分解,张量函数与场函数的求导数运算。


2.课程名称:流体力学

课程简介:1、流体运动学:流线、迹线等;2、流体静力学:静力学基本方程等;3、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积分型方程及其应用等;4、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无旋运动;5、可压缩流体动力学;6、粘性流体动力学等。


3.课程名称:实验应力分析

课程简介:课程介绍近代力学测量技术和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设备和操作过程。包括课堂学习和专业实验两个环节。其中课堂教学将包括实验固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先进实验测量技术两部分。


4.课程名称:弹塑性力学

课程简介:主要包含应力与平衡,运动与变形,弹性材料的广义胡克定律,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与解法,弹性力学的平面问题,弹性力学的能量方法,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与解法,塑性力学平面问题,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部分。要求掌握弹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建立工程应用的概念。


5.课程名称:航空声学与气动噪声

课程简介:本课程讲授航空声学基本理论、气动噪声源及其发声机理、声源和声场的基本求解方法以及航空声学最新发展的数值计算方法。本课程还结合飞机介绍航空噪声的主动和被动控制方法。通过课程学习,研究生可掌握航空声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了解气动噪声机理及其控制方法,不仅扩展了声学和噪声控制领域的知识,且能提高分析及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航空航天事业、声学和噪声控制工程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6.课程名称:高等生物力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拟围绕着近年来生物力学的前沿,结合生物学和力学基础知识,讨论新的生物力学研究手段(如:微纳米加工技术、牵引力显微镜、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分子动力学分析工具等);结合讲课和实验室调查和演示,为同学们开展一套内容丰富的课程;就一些尚未完全得到解答的生物力学科学问题进行讨论,重现重要发现的历史过程,开阔同学的视野,激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深度和广度地让同学了解生物力学学科。


7.课程名称:细胞电生理学基本原理与膜片钳技术

课程简介:讲解细胞膜的电学效应以及等效电路的分析,膜片钳系统的工作原理,膜片钳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膜片钳技术的拓展性应用。细胞电生理实验标本的制备,各种离子通道的生物物理特性及电生理特性,细胞电生理常见问题的解答。


8.课程名称:张量分析基础及其应用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理解有关张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知识,理解利用张量建立力学和物理学领域中一些基本方程和定律的相关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阅读大部分现代研究文献所需的张量分析基本知识,初步能将张量分析作为方便、有力的研究工具,熟练应用于自己的研究课题中。


9.课程名称:计算流体力学

课程简介:讲授有限差分方法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及其在流体力学各类典型问题中的应用。将安排一定数量的上机练习,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初步具备从事流体数值研究工作的能力。


10.课程名称:实验流体力学

课程简介:主要授课内容为:流体力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理论、测量误差估计和实验结果处理、流动显示、运动流体中压力测量与应用、风洞实验、动态测量的基本理论、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动态压力测量及标定、热线风速仪的原理和应用、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11.课程名称:实验固体力学

课程简介:1、固体力学的实验建模与误差分析。2、先进材料的多轴复杂加载条件下(如双轴力学试验、拉扭复合实验、拉剪复合实验)的力学性能测试技术与方法。3、各向异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量技术与方法。4、材料的微纳米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彩色金相显微观测法、原子力显微方法、纳米压痕法。5、多场耦合条件下物理力学性能与行为的测试技术与方法。6、光测力学新方法:微纳米云纹法、计算机辅助光力学测量技术、电子散斑干涉术、数字散斑相关技术。7、固体力学动态测试技术。8、超声与声发射的测试原理与技术。


12.课程名称: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课程简介:1、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以航空航天典型结构件为例子)。2、各向异性弹性力学。3、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学。4、层合板薄板(壳)的弯曲,屈曲和振动。5、夹层结构件,梁,壁板设计。6、复合材料结构连接件设计。7、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8、复合材料界面和界面优化设计。9、复合材料的梁、柱、杆。10、轻质多孔复合材料力学原理与设计。11、复合材料冲击力学性能和吸能结构设计。12、复合材料实验技术与性能表征方法。


13.课程名称:固体力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固体力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学位课程。课程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采用连续介质力学体系介绍固体力学的基本理论;(2)对固体力学的若干专题进行深入讨论(重点塑性力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研究生对固体力学的几类基本问题的力学与数学模型有明确的认识。培养他们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14.课程名称:可靠性与失效分析

课程简介:第一章:序论。第二章:可靠性工程的数理技术。第三章:故障分布。第四章:可靠性数据的统计分析。第五章:可靠性实验方法。第六章:力学特性及断口表面的宏微观特征。第七章:失效分析的典型案例。


15.课程名称:生物材料力学

课程简介:《生物材料力学》开课对象为力学、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生。要求学生掌握生物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常用实验测量技术、数值模拟方法,为进一步应用力学知识解决生物材料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除了基本知识,本课程还将引入当前生物材料前沿领域中的相关研究实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6.课程名称:湍流模拟及其应用

课程简介:湍流基本性质,湍流的统计平均方法,一阶量和二阶量的平均值方程,湍流模拟的基本原理,建立在涡粘性假设基础上的二方程输运模式,基准的二阶矩输运模式,输运项的代数简化等。


17.课程名称:高等计算固体力学

课程简介:计算理论和方法讲授:1.分子动力学计算。2.跨尺度计算。3.多场耦合计算。4.生物力学计算。5.热科学计算。6.无网格方法。7.自适应计算方法。8.并行计算技术。


18.课程名称:研究生学术写作与表达

课程简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项内容是写作基本元素,包括(1)学术规范;(2)写作的清晰度要求与逻辑性要求;(3)图表描述与标注;(4)数据、单位、符号与公式的规范描述;(5)如何引用参考文献;第二项内容是学位论文的结构要求与书写原则,包括整体宏观结构要求,标题、摘要、引言、主文部分、总结与展望等部分的书写原则;第三项是实用化内容,包括(1)如何编辑与索引对象;(2)标题、摘要、引言、图形描述和公式描述的案例训练;(3)对优秀的研究生论文进行示范讲解;(4)学位论文数据分析。


19.课程名称:断裂力学

课程简介:线弹性断裂力学、弹塑性断裂力学、结构安全评定、疲劳断裂力学、界面断裂力学和选讲的专题。要求掌握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与实验方法,并能应用现有结构安全评定方法进行缺陷评定和寿命预测。


20.课程名称:高等实验固体力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实验力学课程中的高级课程,通过专题实验讲座结合专题实验设计与实施,将使得学生获得实验力学领域中专门实验技术实践锻炼。为研究生和相关人员提供具有一定深度的力学实验解决方案和技术,培养学生面对实际科学和工程问题的实验设计和研究能力,以适应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进行科学实验的需要。


21.课程名称:生物力学实验

课程简介:细胞力学实验课是在生物力学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细胞力学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的培训,并通过一项综合实验课题训练培养学生在独立科研中所需的实验设计、执行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22.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力学与临床应用

课程简介:讲解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类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和条件;各类细胞的生物力学参数测定,各类细胞在力学刺激下的生理、生化特性变化;某些基因和蛋白的变化以及这些细胞生物力学特性改变与临床疾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在组织工程领域细胞生物力学所能起的作用,以及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和应用。


23.课程名称:高等流体力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不可压缩流动为主,在流体力学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介绍流动的稳定性与混沌、流体中的波、流体的旋涡运动、复杂流体介质流动,以及分数阶微积分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24.课程名称:高等计算流体力学

课程简介:讲授Eluer方程以及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方法,包括在计算流体力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系列有效的算法及其性质。重点讲授迎风类型格式、TVD格式以及高精度格式等。


25.课程名称:计算固体力学

课程简介:针对固体力学中的典型问题(高阶方程问题,瞬态问题,非线性问题),介绍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强软件开发和商业软件的实践环节。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26.课程名称:粘性流体力学

课程简介:粘性流体运动的基本定理;层流粘性流体运动:二维流动的边界层方程、边界层方程的一般性质及应用实例;湍流运动:基本特性、数学描述、计算中的一些基本假设、湍流模式基本理论与应用。


27.课程名称:飞行器材料与结构

课程简介:针对空天飞行器的超轻质、高强韧、防热、抗冲击结构一体化要求,介绍创新构形原理、多功能拓扑优化和材料―结构协同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针对高精确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介绍智能自主控制和多场耦合的理论与方法;适用于空天飞行器的多尺度算法和精细实验测量方法,飞行器结构新概念设计的强度与寿命多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非均质介质的新的侵彻现象,新型轻质强韧材料的抗撞击研究与细观结构影响。飞行器气动外形与结构隐身性能的协同优化理论与方法,隐身材料与结构设计。防热材料与防热结构设计方法与原理。


28.课程名称:微纳尺度力学行为表征与实验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微纳米尺度固体材料的力学行为以及相应的实验表征手段。从理论来讲,本课程将从原子和分子间的作用力入手,介绍微纳米尺度固体表面与界面之间的力学作用;进而基于表面力的连续介质尺度描述,介绍考虑粘着的接触力学模型和纳米尺度摩擦的几种典型行为(如原子尺度粘-滑摩擦等);从经典的接触力学理论入手,介绍表征材料高低温微观力学性能的理论;以及材料在微观尺度的力-化学耦合机理。从实验上讲,本课程将介绍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并通过上机实验掌握固体表面形貌、粘附力、微观力/电/磁学等性能的测试手段。还介绍高温纳米压痕仪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并通过上机实验掌握测量材料在室温及高温情况下微观力学性能、表面形貌、动态力学性能、应力-氧化耦合过程等的测试手段。


29.课程名称:流固热耦合理论与模拟

课程简介:本课程系统介绍流固热耦合动力学的相关理论、模拟方法和应用,具体内容包括:(1)流固热耦合的基本方程和基础理论;(2)先进流固热耦合计算方法,包括固定网格法(浸没边界法、Level set方法、Volume of Fluid方法)、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无网格粒子类方法、非连续介质方法,以及相关计算软件实现等;(3)拓展专题,包括多物理场耦合、液箱晃动、爆轰波-结构相互作用、水力压裂、动边界湍流和仿生流动等。


30.课程名称:曲线与曲面的弹性理论

课程简介:在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基础上,本课程介绍杆、板、壳等几何体的力学理论。自Galileo开展梁的力学实验以来,杆、板、壳等低维结构的变形与破坏理论一直是基础与工程科学的研究重点。大至桥梁建筑和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小至低维纳米材料与生物微纳米结构的行为,都需要构筑曲线、曲面几何体的变形与失效理论。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框架的弹性变形与稳定性理论是上述应用中的重要分析工具。本课程主要介绍线性和非线性变形理论,并讨论稳定性、动力学等若干专题,希望同学掌握主要的力学模型及其基本解、标度分析与近似求解方法,并了解常用数值、实验方法在科学与工程中的典型应用。


31.课程名称:湍流概论

课程简介:湍流的统计和测量;湍流运动的基本方程;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简单切变湍流结构与控制;简单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复杂湍流的数值模拟:雷诺统计模式和湍流的大涡模拟。


32.课程名称:材料的力学行为

课程简介:本课程共十章,前五章为材料的微纳观结构基础,包括1、晶体学基础;2、材料的结构;3、缺陷:点缺陷和线缺陷;4、缺陷:界面和体缺陷;5、变形几何;后五章为材料的力学行为,为6、断裂物理;7、材料的增韧与强化;8、蠕变和超塑性;9、疲劳的微观机理;10、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行为。


33.课程名称:高等固体力学

课程简介:第一章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基础。第二章大变形弹性本构关系。第三章非线性弹性典型问题。第四章大变形弹塑性本构理论。第五章晶体塑性理论。


34.课程名称: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典型复合材料结构(层合板、夹层、整体化、纺织、热防护等)的轻量化/功能化设计模型,学习复合材料结构的多尺度及优化设计思想。


35.课程名称:柔性电子技术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五个方面内容:柔性电子技术概述、柔性电子器件结构设计理论、柔性电子制备技术、柔性电子材料、柔性电子器件及应用。课程通过引用大量典型研究案例介绍柔性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设计思想、制备技术以及柔性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柔性电子技术的几个重要应用方向。


36.课程名称:物理力学

课程简介:在新材料、生物、纳米技术等新兴学科的大背景下,本课程为9999js金沙老品牌,特别是工程力学系的研究生提供研究中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材料知识背景,以及相关概念、方法、技术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适合固体力学、微纳米力学、生物力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37.课程名称:颗粒两相流

课程简介:颗粒两相流动是流体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1)颗粒两相流的基础知识;(2)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及重要进展。对于第一部分,本课程将讲授颗粒两相流基本概念、控制方程、受力模型等,从粘性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推导斯托克斯方程,讲解小雷诺数条件下圆球、椭球绕流及其受力、有限雷诺数阻力修正等;介绍相关基本概念,例如斯托克斯数、弛豫时间等。在第二部分,将以专题的形式介绍颗粒两相流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和进展,包括颗粒湍流、复杂形状颗粒及游动颗粒两相流等,这一部分将包括课堂讨论环节。